《周群评点金庸:阿Q式的人物把侠客的杀富济贫特征抹去了》
金庸的“武侠”小说,很明显的特点就是并非站在劳动人民立场上所写,因此他自然找不到之所以凡人能成为侠客的基础和动力之余转而所浓墨重彩、绘声绘色描写的“大侠”,诸多是稀里糊涂吃了什么蛇血、仙果或看了什么厉害秘笈,甚至是错练了什么武功而成为了武林高手或武林至尊——书中称之为“大侠”。而这类“大侠”却既不是***、富逼贫反的种,也从没有自己的阶级立场和理想追求。
事实上,中国文化中的侠客首要的特征就是杀富济贫,而具备不具备什么内功或打架斗殴的本事,倒是其次或更可说是无足轻重的,此所谓:侠者指其心而不指其力。
其实,说到底金庸不过是鲁迅笔下的阿Q式人物。对世间现实的矛盾和陋恶现象无可奈何与不想奈何之下,唯有采用梦呓式的虚构“侠”来取得精神上的得胜,这种虚构“侠”与中国古代搞出的什么孙悟空、猪八戒以及现代美国弄出的什么超人、蜘蛛侠、蝙蝠侠之类的倒是境界差不多的。所以说,阿Q奴性使然的对权势和钱势的敬畏却又能够凭借纯属幻想编织的精神胜利法作自我麻痹和自我陶醉,不仅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了金庸的所谓“武侠”小说中,更是深植于金庸的灵魂深处和意识深处。
而真正的中国侠客文化是基于有益于与有利于推动社会进步而存在的,阶级立场是很分明的,为劳苦大众打抱不平是其根本,用最简洁的话来概括这种反压迫、反剥削精神,即为:造反有理!
注:本点评实际是个书评且并非特意所写。那天酒意之下上网站浏览自己的专栏之际,瞥见网友的一篇针对金庸小说的书评,遂顺着酒兴也随手写就了这个书评。因此,是起笔于教育部决定把金庸的所谓“武侠”小说插进中学课本替代鲁迅的《阿Q正传》之前。